2016的屠宰场 传统婚嫁行业的洗牌与未来展望

2016-02-03 10:04:15   点击:
        就在不久前当人们开始热议2016的风险和机遇的时候,2016年以“熔断机制”首次启动和股市大盘失守3000点作为新年的开端。随后相继传出有人融资爆仓跳楼、亿万级的富豪一夜破产、一千只私募基金接近清盘等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风雨飘摇,这一轮股灾的破坏力甚至可能比2015年还要严重,因为它在掏中国股民的最后家底。那么金融寒冬将会引发资本寒冬,资本寒冬将会导致创业寒冬。许多人预测2016年将会是非常严峻的一年,在此前我曾对2016做过三个预言:第一,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将会进一步锐减;第二,婚嫁市场将进入大洗牌之年,市场最终不是创业的竞争而是资本的决战;第三,2018年的商业竞争局势将伏笔于2016年。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第一个预言很有可能会成为现实。那么从国民经济回到婚嫁市场,2016年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在标题中用了“屠宰场”三个字。
 
        就目前来看,中国离“新常态”还有一段路要走,“动态”仍然会是未来两三年的主旋律;只有适应了“新动态”才有可能贴近“新常态”。那么在年关将近之时我又重新提笔对2016年婚嫁市场局势的个人观点做一个整理,希望可以和更多行业朋友们进行交流。
 
\

观点一:2016年将是传统婚嫁的大萧条时期
 
        2016年对于中国婚嫁市场来说,面临几大利空:第一是无春年,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寡妇年;第二是1991年(25年前)中国出生人口开始从峰顶回落,在10年内跌破峰值的半数,这对于中国未来十年的婚嫁人口红利将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第三是由中国金融市场不景气,加上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和净出口等支柱产业的萧条,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遭受重创,高净值人群的资产缩水也将沉重打击一直受到行业追捧的高端婚嫁市场,而2016年这一形势将更加严峻。
 
        从很多各地婚企业主反馈给我的信息来看:很多地方2016年元月的生意出奇的惨淡,这也验证了一部分判断;而早在2015年就有一些县城(产业集群地区)的企业主向我反应:他们当地做生意的有钱人破产跑了很多,很多做定制婚礼的婚庆公司都改做套餐了。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城镇,定制婚礼已经是当地的高端消费了。而一些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婚庆公司也发现:周边产业集群地市的高端业务单量锐减了。
 
        除开穷逼的婚庆行业,影楼一直是婚嫁产业中的资产大鳄。跟婚庆行业不同的是:影楼资产重、流量流水大,与客户接触的节点更加前置,且产品和服务相对模式化和标准化。全国有许多影楼集团的年营收已经达到了亿级,甚至有的在10亿以上。一家营收10亿的连锁企业估值会是多少?为什么还没有一家影楼上市?这个问题对于不在婚纱摄影圈子里的我来说也无从解释,但近来频频听闻影楼的客单价多年没有什么上涨,价格竞争越来越恶劣,然而经营成本却一直在上升,影楼的利润越来越稀薄,开始进入不赚钱的“末路期”。据闻一家国内一线的影楼品牌借助“圈地”幌子,将股权都卖了出去。
 
        影楼、婚庆之外,便是宴会。宴会商作为场地控制者虽然也会受到冲击,但经营上仍然具有灵活性。在八项规定后许多酒楼会所遭受重创,后来许多转向了正在崛起的婚嫁市场,那么婚嫁之后宴会市场的下一个热点在那里呢?继影楼、婚庆和宴会之后,婚嫁产业虽然产业链条冗长、相关行业众多,但是具有成规模企业的行业却不多。在婚嫁影像行业中一枝独秀的上海汤池印象集团,也开始转定位为“私人生活影像服务”。
 
        市场的萧条都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虽然婚嫁人口红利在下降,但是总体市场潜在交易额是否会下降尚不好说。高净值人群的生意虽然很可能会萎缩,但将会崛起另一个主流消费群体:中产。很多人说2016年将是“中产消费元年”,也有很多人说“中产经济”是个伪命题,但无论如何我确实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无论高净值人群如何锐减,无论失业率如何上升,许多行业关键人才的竞争却仍然愈演愈烈,造就了许多从事技术和管理出身的中产和小资。而无论行业如何不景气,企业如何倒闭,他们对薪酬的要求却是以上一份工作的终点上涨多少百分点为下一份工作的起点,各行各业的用人成本仍在持续上升。当然社会中产阶层的壮大也反映了更多人的财富在成长,为他们买单的是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人。创业不停、风投仍在,中产就会不断壮大。那么中国1个多亿的中产阶层将是下一个成长起来的主流消费群体,而且具有了中产身家的结婚群体大多是独立奋斗和创业的人群,可能还会打破另一个成规:“结婚未必要父母花钱!”
 
观点二:2016将是资本洗牌婚嫁市场的最好时机
 
        萧条这件事情,并不一定意味着绝对的利空,也许对另一部分人代表着利好。就好像历次股灾总有一些机构在等着抄底。2016年的婚嫁市场,也是洗牌和并购的绝好时机。在这样的契机下,一些在传统竞争中始终无法突破的壁垒将被彻底破冰。
 
创作型龙头打破地域扩张瓶颈
 
        在婚嫁市场迅速发展的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营业额在千万级的地方龙头企业。除了流水过亿的花海阁和号称八千万的摩卡外,其余企业大多在一两千万规模。这种级别的企业虽然不能说多如牛毛,但也在各省都必定有那么一两家,然而很多内陆地区的地方龙头并不是以高端定位起家,一些企业已经走上加盟扩张模式;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龙头企业多半是以高端定制服务为主,由于产品和团队难于复制,始终难于突破地域扩张瓶颈,跨地域竞争很多时候也未必就能占据绝对优势。然而在市场洗牌的环境下,许多具有优秀创作能力的中小婚企将面临生存挑战和品牌价值看低,并购这类异地企业就成了创作型龙头快速进行地域扩张的突破口。
 
熊市将是大鱼吃小鱼的生存游戏
 
        市场萎缩了,是否所有企业都要等死呢?其实未必,这反而是洗牌的契机。在牛市里大多数中小微婚企市场供给充分,生存能力都挺强,要扼杀真不容易。婚嫁业的特点是什么?现金流、预收款、较长资金占用期。即使一家常年亏损的婚企,也很难在一两年内因为资金断链而破产。杀死婚企不能单靠竞争,从源头上来讲最有效的还是市场时机,也就是在它的现金流规模不足以支撑运营成本的时候。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市场的供给被切断,也就是熊市。以往一些高端消费集中的城市,当地行业往往很难产生绝对的龙头,因为一个机遇型的大单就能瞬间拉近双方的距离,甩开对手很难。到了熊市就会出现恒弱恒强的局面。结婚人口减少了不代表需求价值减少了,只是服务者太多了,当越来越多没有实力的服务者被淘汰出局,消费者就会集中流向几个大的龙头,于是龙头就会根深蒂固。就好比当需要快餐的人们要求高了以后,市场上的主要份额都在肯德基、麦当劳,而部分追求大而全的消费者也许会选择德克士,但仍然也有低收入人群会光顾必胜基、肯麦基、麦当基、家乡基、华莱士等低端山寨品牌,但他们的份额加起来在市场上仍然不足以成规模。
 
传统商业式微正是新商业契机
 
        在2014到2015年的中国,随着“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等伪命题的出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各种欲取传统商业而代之的新商业模式如过江之鲫般前仆后继,各种创投基金和民间资本在短短两年内经历了从迫切寻找“风口上的猪”到回归冷静的“资本寒冬”。互联网究竟是否能取代传统商业?传统行业是否注定要被颠覆?我的观点是否定。固然时代在向前发展,但实体经济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存在必然性,而仅依托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同样存在着诸多难以落地的软肋,线上线下共存和有机融合才是合理的生态。但不可否认传统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已经到了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阶段,在过剩的环境下新商业不能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只是与传统商业争夺份额,显然是两个和尚谁也喝不饱。
 
        这两年来不说传统与互联网的服务孰优孰劣,但从企业生命力上来说,传统企业的造血能力更强,而互联网企业的融资能力要强一些(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都是奔着to VC去的),对于婚嫁这样强地域性的低频服务行业来说尤为如此。原本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轻资产,然而婚嫁作为服务业的优势也在于轻资产,但互联网公司却不见得运营比传统婚嫁轻:首先IT业人力成本高昂,远胜于传统服务业;其次互联网企业在同等营业规模下通常团队都比传统企业更臃肿,传统婚嫁本来也就是小团队甚至夫妻店比较多;再次很多传统婚企仅有的资产是库存道具和个人装备,虽然略有资产但重复利用率高,投入产出比相当高,而互联网企业没有库存却意味着所有服务都存在硬成本率,等于多了一道税收;最后传统婚企的营收主要受制于渠道,但流量入口更加聚焦和有效,产业链各行业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闭环,合作商家间的客户资源换手致使精准度和转换率相当高,而互联网企业却没有精确的流量入口,并且没有能够加入产业链的换手游戏,流量转换率相当低。
 
        然而在2016年熊市来袭时,婚嫁产业链的换手游戏将会成为一损俱损的多米诺效应,许多资金难以维持的中小企业就会面临掉队。然而一家婚企一年服务的客户量在成百上千对规模,即使大打折扣总量也很可观,当大量中小婚企倒闭,这些消化不了的需求被释放出来,也不是仅靠那些地方龙头一时间能够消化的。于是,具有更强融资能力的新商业模式进场抄底的时机到了;伴随着传统中小婚企倒闭,大量的闲置人才流入市场或转为自由职业者,又便宜了手上拿着钱的创业者。2015年下半年虽然被称为“资本寒冬”,但婚嫁业中仍有不少互联网公司获得了大笔融资,其中有婚庆、摄影、旅游婚嫁,有2B的,也有2C的,还有O2O的。除了互联网公司,还有房地产转型的一站式婚礼会馆、婚纱摄影基地、酒店餐饮转型的婚礼酒店和婚礼堂,更有一些弄不清楚是什么模式的婚嫁商城、婚嫁文创园。他们将会成为2016年的主要收割者之一。
 
观点三:中小规模经营者和创业者应有更务实的心态
 
        2016年对于许多发展至今仍然是中小规模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正如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已过而立,将近不惑。有很多人认为在寒冬中经营和创业,最重要的是产品、是口碑、是服务,但我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控制成本,对于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维持利润。哪怕规模再小,有利润就能活,即使壮士断腕地缩减规模也要增强生存能力。产品,世界上不缺创造者,但没有中国不能山寨的;中国有的是好产品,但抄袭未必不能干掉原创(腾X正是其中王者,也不影响它今天仍受万众膜拜);口碑是来自积累,而不是口耳相传,只要你活得够久,只要你有盈余预算去宣传,口碑自然会有。不要指望零散用户为你点个赞能拯救你的企业,现在有几个人记得BAT在创业初期是如何起家的?服务,是一种再投入,每一个有品质的服务背后都是钱,哪怕每一个微笑都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没有足够的利润谈何服务?于是服务就变成了一个选择题,你要做高价值服务,还是高附加值服务?
 
        对于企业主来说其实不必太有老板情怀,对于合伙人来说也不必太执着于全情投入和玩梦想,能持续的事业才有梦想。一个合伙团队里有三种人:资本型、社交型、技术型。资本型靠收益吃饭,多半在外都有别的投资;社交型靠人脉吃饭,多半经常会有赚快钱的渠道;最苦逼的技术型完全是靠时间和精力吃饭,不但分身乏术,赚点外快还会被质疑分散精力。其实这并不是一种良性的合伙机制。在牛市的时候,只要是参与经营的合伙人都应该全力投入(除了纯财务投资人外),大家不应该有副业或利用企业的关联业务为自己谋利,才能齐心协力谋求最大化发展;而在熊市的时候,合伙人分散部分精力自谋副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半中小企业合伙人在经营中领取的薪酬都不多,主要收入靠分红和业绩,熊市自谋收入可以为企业减轻分配期待值,让合伙人先生存下去企业的梦想才能延续,否则一旦收益过低或出现财务问题必定人心思动。熊市很多时候其实比的是承受力,不是靠人撑的而是靠钱撑的,人反而成了负担。
 
        除了减轻企业的分配压力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在熊市要准备随时“补仓”的弹药,而这些弹药多半来自合伙人的个人财富。在一家合伙制企业中涉及分配和再投资等敏感问题时,合伙人之间的财力需要相对平衡,否则就会影响关键决策或导致内部矛盾。如果一家企业只有一个合伙人在外没有副业,当其他合伙人每年提出不分红继续扩大经营时,就会导致尴尬局面而其他人却没有觉察;但最后大家提出要增资时,可能有人就想骂娘了。所以其实副业也是一种平衡,财务投资、人脉投资、技术投资,都是副业没有什么区别。一个强大的技术型合伙人可能牺牲个人时间可能能顶上10个员工,但这并不是平衡价值,因为他在牺牲自己个人的机会成本。我建议如果你的企业不是在初创阶段,该花钱雇工的还是去雇工,老板的能力体现是操盘而不是能取代多少人力;同时你在遏制企业成长的潜力,等你意识到需要这些人了再去招募培养会是一个等不起的周期;再次其实你的技术投入都是可以变现的,应该去获取更高的个人价值。所以非创业型的企业即使是技术型的合伙人,也只应动脑、动嘴、带人,千万别动手,腾出的时间再去获取财富,保持自己和其他合伙人间的财富平衡至关重要,否则总有一天梦想要改写,也是企业要面临的危机。在2016年的寒冬中,凡事都要多问一句话:能赚钱吗?不能赚钱的事情不要谈,梦想先放一放。

大浪淘沙,风吹向新世界
 
        2015年之前的婚嫁市场,宛如鼎盛的周王朝,诸侯分封,礼乐兴国,但已经逐渐进入动荡不堪的东周。2016年周室衰弱,诸强崛起,春秋序幕被拉开。至此群雄逐鹿中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流派学说空前繁荣,攻伐与灭国将成为主旋律,纵横与吞并重构势力版图。这是谋与术的舞台,这是人与财的竞争。2018年或是战国,谁能生存到下一个时期?谁会成为下一场争霸的主宰?无论如何在已经到来的2016年中只有两个主题:生存与扩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28-61993177),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上一篇:大师和你聊一聊婚礼摄影中最实用的构图
下一篇:职业摄影师找回创作灵感的十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