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时代 受冲击的传统照相馆还能“讲究”多久

2016-11-23 09:35:52   点击:
都市女报(济南)

        有了手机,人人都变成了拍照者。
 
        到了纪念日,一家人还是喜欢踏进照相馆,让光影定格亲情。与数码相比,人们觉得胶片相机更有仪式感:“传统照相,就是用光线刻画人,不需浓妆艳抹就能把人拍得很美。”
 
        在手机、数码的挤压下,济南的传统照相馆仍在坚守着光影作业,用“讲究”的镜头收录起济南人的悲欢。
 
\
 
“藏匿”的传统照相馆
 
        在济南现存的传统照相馆中,除了现在生意依然不错的皇宫照相馆,还有四家。他们分别是良友照像、中国照相馆、人民摄影、正大照相馆。
 
      “你可以帮我们卷照片吗?”一个午后,记者来到了皇宫照相馆,亮明采访身份,急着出门的经理刘建华提出了让记者帮忙的要求。照相馆的桌子上,散落着三百多张合影,店里的两名员工严慧玲、刘贵林,加上记者,三人卷了一下午才完成。
 
        照相馆里有一种古朴的安静,有顾客推门而入时,又变得非常有人情味。几个小时里,有七位顾客进店拍照。一位女士来拍护照用照片,内搭的上衣领口较大,想要通过丝巾来遮挡一下。严慧玲耐心地向她解释,还是不用丝巾比较保险,现在网上说有的地方不认系丝巾的护照照片,让她隔天换上满意的衣服再来。一位穿制服的老人进门就说,十五年前在这拍过照。刘贵林笑着说,“我就说看着那么眼熟”。
 
“我想再讲究个几年”
 
        中国照相馆经理高先生回忆,他们开业时间约在1983年至1984年,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生意最好,主要拍婚纱照,现在主要拍证件照。跟皇宫的宽敞相比,中国照相馆供的拍照空间十分狭小,顾客只能在一米多宽的走廊排队等候。“现在手机拍照普及了,我们业务就下降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要的东西也不一样了。”高先生说。
 
        是在一些摄影师口中已经“转业”的正大照相馆,事实上依然营业。正大照相馆有两个又高又大的摄影棚,较大的足有60平方米,是人民摄影从泉城路搬走以后,济南现在最大的摄影棚。53岁的经理娄子金表示,“一直没断过营业。1979年盖的这个楼,1982年营业,当年从纬六路往西看,就两个楼,一个是华联一个是正大。”娄子金说,只要不拆迁,他会一直把店经营下去。
 
        同样被“误会”了的,还有2003年从泉城路搬到朝山街上的人民摄影。经理张和平今年62岁,穿着优雅考究,不见一丝白发。“我认为传统就是讲究,讲究光线、表情。现在新人掌握得和老传统不一样了,比较不讲究。我想再讲究几年。”他说。
 
“传统”怎么传承
 
        证照定点是传统照相馆生存的根基,生意还不错的皇宫照相馆,靠的就是“护照照相公安局定点单位”。人民摄影员工杨春鹏已经从业21年,他说,人民摄影虽然是社合定点,实际上医保照相每人才10元,没什么利润,如果没有医保照相这个业务就直接没法干了。
 
        人民摄影经理张和平则告诉记者,现在是整个行业萧条,人民摄影经营至今也只是基本上能保证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他对未来没有期望。
 
      “现在集中一个店拍照,从网上发照片,合作的公司统一打印了再送过来,收合同价,这才走到现在。”
 
        娄子金53岁、刘强54岁、张和平62岁、刘建华62岁……这些传统照相馆,连工作人员大多都在50岁以上,后继者何来?
 
        过去摄影师都是科班出身,要拍照都是要先学美学、学人体,“我们这些老传统看人,是先看他的缺点,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先把他的缺点避免了,照片就美了。没有不上相的人,只有不用心的摄影师。”
 
        坚守的同时,这五家照相馆也都用上了微信、微博,但仅用于业务交流,在推广上主要还是靠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被动地等待着慕名而来的顾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28-61993177),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影楼的客户在哪里?
下一篇:影楼将国产车贴上洋标被交警查处 耽误新人拍婚纱照